新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官居一品 > 第九零七章 见龙在野(下)

第九零七章 见龙在野(下)(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启明1158 曹贼 我的老婆是军阀 外卖员出现在案发现场很合理吧? 穿越成残疾男主的小丫鬟 我的军阀生涯 马踏天下 我的决斗卡组意义不明 拯救了病娇妖尊后,他嗜我如命 娇妻如云

于是,在文官集团成为权力者后,社会上也开始出现讲学〖运〗动。一大批大学者投身讲学,教诲众生。起先,讲学家们并没有跳出宋代理学家的窠臼。官居一品在线阅读他们将挽救士人风气的希望,放在了呼吁士大夫加强品德修养上,却不敢对程朱理学有丝毫的质疑。只是将〖道〗德沦丧归咎于,读书阶层只把程朱之学当成是通过科举之门的一把钥匙,并非一种自觉的人生需要。架空历史小说排行榜而士风的**,正是因为广大士人缺乏对程朱之学进行自觉深入的体会。所以,他们要通过讲学〖运〗动使宋儒的xing理之学真正深入人心,用“存天理,灭人yu”的旗帜来dàng涤仕途和官场的**气息。

因此可以说,在阳明之前的讲学,都是对程朱理学的深入阐述和巩固,然而从其效果来看,却令人极端失望一从英宗时期开始,太监王振首开宦官乱政之风,而广大文官集团不但不敢与之抗争,反而拜倒在其门下,以巩固或提高自己的地位。文官集团内部的争权夺利,互相倾轧也如火如荼,政治日益**黑暗。这使得关于从世道人心上,为现实政治寻找解释的儒者,对此前的思想学说发展特别是讲学〖运〗动进行反思和检讨,就是将现实政治归咎于世道人心,并最终归结为教化人心的经义出了问题。

因此儒者们,对此前的思想学说发展特别是讲学,进行了反思和检讨。结果使新一代的思想家得出一个结论,株守于宋代的程朱理学无助于改变世道人心。他们大胆主张对占据统治地位的程朱理学进行怀疑和改造。比如白沙先生陈献章,便主张独立思考和勇于怀疑,用他的话说,即是“贵疑,:“前辈谓学者贵疑。架空历史小说排行榜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在程朱理学被视为金科玉律的时代而主张贵疑,其对程朱理学的怀疑自不待言。但真正动摇并颠覆了理学根基的,是阳明先生王守仁!其学说前以详迹,不复赘言。只消知道一点,孔圣人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而朱熹对此的演绎是——古之yu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yu治其国者,先齐其家三yu齐其家者,先修其身:yu修其身者,先正其心:yu正其心者,先诚其意:yu诚其意者,先致其知。架空历史小说排行榜致知在格物。

依照理学的说法,格物致知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之最基本的环节,王守仁却提出格物致知是不可行的,从根本上否定了理学的实践意义。

出于救治现实政治的思考,王守仁在格物致知之外提出了一种新思想学说,这即是人所熟知的“致良知,。何谓良知呢?王守仁本人多次对此进行明确的论述。他说:“夫心之本体,即天理也。天理之昭明灵觉,所谓良知也。良知之在人心,不但圣贤,虽常人亦无不如此。,与前儒的故作高深不同,阳明公的意思极为简单和明白。所谓良知,即是人心中固有的、与生俱来的天理。这种良知的得到,并不需要向外去格物,而只须到内心去寻找。这种良知说的提出,从表面来看似乎是孟子“人皆有其侧隐之心,的老调重弹,又似乎是理学家所攻击的堕于禅道,但从现实政治的角度来考察,则其根本意义仍在于攻击当时日益**堕落的广大官绅集团。

因为依照被当做官方正学的程朱理学,只有向外格物才能获得真知,这种格物致知的理论只适于广大读书阶层,只有熟读圣贤书的人才有能力去格物,去成为圣人。这等于不明确地提出了读书人最高贵、最聪明。也就为官僚集团提供了一种享有特权生活的理论支柱。

阳明心学提出良知说,实际上对官绅集团的优越感来了一个釜底抽薪一既然圣人不是格物而能做成的,而良知又是人人天xing中都具备的,这就抹平了官绅集团与普通百姓之间的沟壑,所有人都同样必须去寻找自己的良知,也就没有谁高贵谁低贱之分。

这种学说一经提出,就史无前例的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的拥护:它不仅吸引了几乎所有不满现实政治的读书人。还得到了迅速成长壮大,却得不到社会地位的商人阶层的鼎力支持。甚至连最广大的黎民百姓,都是这种史上最平易近人的学说的坚定拥蹙。

得益于其广泛的群众基础,王阳明和他的弟子们所到之处,都受到当地士绅百姓的热烈欢迎。他们孜孜不倦的讲学,积极接引后学,而且有教无类,上至官绅富商、下至贩夫走卒皆可听讲。尽管受到理学家的非议,尤其是那些既得利益官员的打击,王门心学还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开来,阳明心学诞生一甲子以后,终于在学术上压倒了程朱理学,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潮。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口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嘉靖七年,阳明公去世后,化的弟子们秉承师志,继续推广讲学活动。但阳明公的学术思想,并不是生平一贯的。他早年用心于朱子格物之学并因此致病:龙场顿悟后,觉早年之非,开始注重内心体悟:正德二年提出“知行合一”论,并开始讲学生涯:正德十六年,鉴于有些弟子重心悟而轻实践,在“良知,的基础上加一“致,字,提出“致良知,的理论:嘉靖六年,天泉桥上与王艮等论学,又提出所谓“四句,教法,最终在晚年达到了思想的圆熟境界。

然而他有着古往今来哲学家的通病,太强调体验与个人理解,失之于笼统抽象,更称不上体系严谨,尤其是“四句教,等宗旨与前期思想大为不同。弟子们无规矩可循,以致于摆去束缚,流于态肆。王门后学在这样先天不足的情况下,走向了各是其论,分门别户,自为己说的境地。

钱德洪为《阳明年谱》作序中,便直言不讳道:“师既殁,吾党学未得止,各执所闻以立教…未及一传而淆言乱众,甚为吾党忧。,正如他所言,王阳明的一传子弟便纷纷,其中最盛的四家是山yin王畿、

泰州王艮、安福刘君亮、永丰聂豹,四家都建立了各自的体系,称为王学四门。到了嘉靖末年,后两家渐渐式微,前两家几乎是各占半壁江山。但依然充满了分歧与争执。

其中王畿一生为官不久,居林下四十余年,无日不讲学,自南都及吴、楚、闽、粤、江、浙,皆有其门下书院,年已八十犹周游不倦,东南士人莫不以其为宗盟,是为浙中学派。这一派将阳明心学演化成了先天之学,将良知看做禅宗顿悟似的内在精神的追求,不需要下功夫。体现在政治上,主张统治者应该黄老无为,尽量避免扰民,自然深受士大夫和商人的欢迎。

同样大行其道的,是王艮的泰州学派。这个学派将心学的1心乃本体”改革为“身乃本体,。一字之差便把重点从思想转到了行动上。所以它讲究积极入世,强调自我,主张人人平等,肯定人yu、尊重人xing……

总之怎么与理学礼教对着干就怎么来。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因为它大行其道,凝固的社会才开始加速流动,变得光怪陆离。而且其支持者主要来自平民百姓,人数是前者无法比拟的。

但双方都有致命的缺陷。浙中学派任其自然的消极思想于救世无补。而极度讲究自我解放的泰州学派,不可避免的狂人辈出,从王艮到颜均,从李赞到何心隐,都是赤手搏龙蛇之辈,遂复非名教之所能羁络,过于偏ji的思想,自然不为统治阶层所喜。其有教无类,又使得门下弟子鱼龙混杂,使社会上层人士难免避而远之。

想要救世,哪一种都靠不住。王学该何去何从,到底如何才能找到阳明公的真谛,不少学者开始谨慎地反思、修正王学,直到琼林学派的出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一念成婚,归田将军腹黑妻 医娘傲娇,无良病王斩桃花 绝世俏仵作 庄亲王福晋 将心独宠,下堂妻的春天 虎将去抗日 凡人歌 超级兵工帝国 晚明之我主沉浮 父皇的嚣张厨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