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 > 骗了康熙 > 第154章 康熙的和绅

第154章 康熙的和绅(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我以神明为食 大周不良人 重生农门小福妻 仙道方程式 不死战神 大魏芳华 山海八荒录 漫游在影视世界 东晋北府一丘八 大唐之神级败家子

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千里外去做官就为了当个吃不起肉的大清官?

别逗了!

玉柱知道康熙的担忧便笑道:“臣有一策可使各地督抚狠抓私盐。”

“哦快快讲来。”康熙太缺钱花了竟然有些迫不及待了。

刺激下边官员冲政绩的法子玉柱知道的不要太多了。

他微微一笑说:“回皇上臣有一极其市侩之策。若是广东省内销官盐甚多则奖赏该巡抚一定比例之银。同理若该知府或该知县完成了包销的盐银均予重赏则国库之虚可缓解矣。”

以德治天下从皇帝到臣下个个都羞于言利。

但是无利谁会卖命去干呢?

这就形成了一个悖论满嘴道德文章骨子里却是无官不贪。

玉柱的身份太低了若不是机缘巧合难有单独召对之机。

机会难得玉柱自然要在皇帝的心目中奠定他会搞钱的深刻印象了。

皇帝的身边压根就不缺马屁精缺的是擅长搞钱的能吏。

雍正为啥那么的宠信田文镜?归根到底不就是田文镜不怕得罪官绅不惜采取暴力的方式强力推行摊丁入亩和官绅一体纳粮大大的搞来了钱么?

乾隆想花多少钱和绅就能弄来多少钱还没有惹出太大的麻烦来。

满朝几万官员就数和绅最能搞钱来花晚年的乾隆岂能不倚赖之?

嘿嘿康熙之和绅玉柱之所愿也!

康熙仔细的琢磨了一番越琢磨就越觉得玉柱所言甚为有理。

只是此策确实极为市侩很容易惹来翰詹科道的清流们的非议。

康熙那可是打仗的老行家了。平三藩收台湾三征准噶尔北击罗刹国差不多打了半辈子仗了战争经验异常之丰富。

他缺的只是钱而已!

“魏珠搬个锦凳来上茶让这小子慢慢的说。”康熙想搞钱的时候待人格外的宽仁。

玉柱谢恩之后心安理得的坐到了锦凳之上不慌不忙的拿着茶盏润了润唇却没喝。

喝多了茶水急着要上官房那就麻烦大了。

“除此之外尚有何策?”康熙这一问早在玉柱的意料之中。

晚年的康熙属于又当又立的范畴既想搞到钱去打准噶尔又不想落下盘剥百姓的骂名。

“回皇上臣有一策可解燃眉之急。江苏和浙江这二省可谓是鱼米之乡膏腴之地可试行摊丁入亩也。”

摊丁入亩之策并不复杂。难的是全面铺开之后官绅皆怨。

玉柱的这个建议就包藏了自己的小心思了。

抽富省之钱补贴朝廷之用此所谓财政转移也。

这个倒没啥!

主要是这两省官绅的靠山皆为汉臣。在朝廷之中真正掌权的都是满臣。

说白了江浙两省的官绅得罪了也就得罪了。不至于对玉柱这个满洲豪门子弟带来太大的风险。

“民怨必沸腾何解也?”康熙当了四十五年的皇帝了政治经验异常之丰富他很快就抓住了核心问题。

玉柱心里明白康熙没说出口的话其实是若激起民变何以治之?

“回皇上浙省之民皆喜从商。以微臣之见可令宁波府开埠允许与洋商做生意。则必可解民怨之忧也。”玉柱的意思说的很清楚。

摊丁入亩之后等于是朝廷挖了江浙两省官绅们的肉。

本着拆了东墙补西墙的原则朝廷凭空多收了钱走如果不作出弥补的话民变就难免了。

经济之论也就是怎样搞钱的法子无论怎么去探讨都是皇帝最关心的问题。

玉柱在乾清宫里这一坐便是一个半时辰。

末了康熙又问玉柱:“为何不在直隶推行?”

嘿这话就很有点诛心了。

直隶是什么地方?

黄带子和红带子遍地爬的地界啊。

清兵入关后八旗贵族们大肆圈地整个顺天府及直隶最好的上等良田全被旗人占了个精光。

权贵们的庄子全在四九城附近呢。

玉柱若是建议在直隶搞摊丁入亩嘿嘿也别惦记着山陵崩之时占便宜了全体满洲贵族们的唾沫星子足以淹死他。

说白了玉柱敢挖满洲权贵们的肉他们就敢要了玉柱的小命。

“回皇上如此重大的国策自然需要试行的切不可操之过急。令人人皆受损导致阻力过大绝非善策也。”

玉柱的回答滴水不漏令皇帝很满意便赏了一顿丰盛的午膳。

(ps:感谢老少爷们的支持让本书的成绩远超预料玉柱给大家拜年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末日最终帝国 一品知县 魅帅御都 鬼妻来了 剑道独宰 虫皇主宰 重生成刀 百炼成魔 明末小兵 最逍遥